阴道炎模型的构建需根据病原体类型(如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或病毒)选择针对性方法,以下是基于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模型构建策略及关键参数:
一、模型分类与构建方法
1. ?细菌性阴道炎模型?
?菌株选择?:常用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液(需模拟阴道微生态失衡)
?激素干预?:颈背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(如每周1次×4周),破坏阴道pH及黏膜屏障
?机械损伤?:无菌棉签搔刮阴道黏膜,增加病原体定植机会
?菌液接种?:混合菌液(如大肠杆菌+金黄色葡萄球菌)灌注入阴道,频率为每日1次×3天,浓度需标准化(如10^8 CFU/mL)
2. ?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?
?雌激素预处理?:雌二醇注射(如0.02mg/kg连续3天)诱导假发情期,增强真菌黏附力
?病原体接种?:阴道内注入白色念珠菌悬液(10^6-10^7 CFU/mL),维持4-7天以形成稳定感染
?病理验证?:典型症状包括豆腐渣样分泌物、阴道黏膜红肿及溃疡,组织学可见菌丝侵入黏膜层
3. ?病毒性阴道炎模型(如HSV-2)?
?病毒株选择?:HSV-2病毒悬液(滴度≥10^5 PFU/mL)
?接种方式?:阴道黏膜局部涂抹病毒液,辅以激素处理(雌二醇预处理72小时)提升感染率
?病程监测?:感染后48小时出现水疱,72小时发展为溃疡,病毒载量检测可确认模型有效性
二、关键技术参数
?动物选择?
?啮齿类动物?:SD大鼠(8周龄)或BALB/c小鼠(雌性未孕)
?豚鼠模型?:适用于HSV-2病毒模型,需监测免疫反应动态
?感染维持时间?
细菌性模型:7-15天可稳定成模(死亡率≤5.2%)
真菌性模型:感染后3-5天症状显著,14天可评估慢性炎症
?环境控制?
维持阴道局部湿度(60-70%)及温度(36-37℃),模拟人体生理条件
三、模型评估指标
?临床症状评分?
分泌物量(0-3分)、外阴红肿程度(0-3分)、瘙痒行为频率
?组织病理学检测?
HE染色观察黏膜完整性,PAS染色定位真菌菌丝及孢子
免疫组化检测炎症因子(IL-6、TNF-α)表达水平
?微生物学验证?
阴道灌洗液细菌/真菌定量培养(CFU计数)
PCR检测病毒DNA或真菌特异性基因(如Candida ALS3)